為什么我國開始大規模減稅?減稅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經濟?此次減稅具體哪些行業受益?我們企業的稅負水平在世界中處于什么水平?是否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去年個人所得稅改革、今年大規模減稅,資本利得稅為何遲遲不開征?大規模減稅能給中國帶來怎樣的2019?新浪財經推出系列專訪,探討減稅將如何影響中國的2019。
【本期嘉賓】潘向東,新時代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核心觀點】
1、 此次減稅規模估計在7300—7800億元之間。
2、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來自結構性和周期性兩方面因素,減稅可以同時解決結構性和周期性量方面問題,實現供給需求雙擴張,能打到生產擴張,但通脹溫和的目標。
3、 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稅率降至13%,平均將會增厚凈利潤8.01%,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稅率降至9%,平均將會增厚凈利潤3.3%,采掘、商貿、化工、計算機、紡織服裝、通信行業將是增值稅減稅最大受益者,其中化工、采掘、建筑裝飾、醫藥生物、汽車制造業實際減稅規模都超過百億。
4、 我國增值稅水平低于歐盟等高福利國家,但是明顯高于發展經濟體,而且我國稅率檔次較多,未來我國不僅要調整部分增值稅率的絕對水平,同時要調整增值稅率結構,實現三擋并兩檔,這樣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增值稅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5、 衡量企業稅負一般用企業稅占總稅收比例,我們測算的 2017年中國企業稅占總稅收比例為68%,相對較高。根據OECD數據,東南亞國家企業稅占總稅收比例在20%-30%,高福利國家該比例普遍不超過10%。
6、 金融資本也是重要的生產資料,為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增強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未來不排除在紅利稅、印花稅等方面有所行動。
【訪談全文】
談減稅規模:7300-7800億元左右
新浪財經:首先,您如何評價此次減稅的力度?按照您的估計,此次的減稅規模大概有多大?您的統計依據是什么?
潘向東:根據2018年我國增值稅收入,可以推算出2019年增值稅將會按照悲觀、中性和樂觀三種情形下預計增值稅規模在6.3-6.7萬億元區間,這樣測算出來16%增值稅稅率下調一個百分點降稅規模在2145-2270億元,10%檔增值稅下調一個百分點降稅規模在909-963億元,總計減稅規模在7300-7800億元左右。
新浪財經:為什么連續這幾年我們在大力推減稅?具體來講,減稅到底能給經濟帶來什么?
潘向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來源有結構性和周期性兩方面因素,那么穩增長就應該從這兩方面著手。減稅則可以同時從解決結構性問題和周期性問題,來實現供給需求雙擴張,從而達到生產擴張,但通脹溫和。
從需求端看,減稅可以刺激企業投資,擴張需求。
從穩需求看,減稅和增加政府支出各有優劣。從短期看,增加政府支出優勢大于減稅,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政府支出增加幅度不如市場預期,這是因為政府明白中國經濟下行不僅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根據我們用生產函數法的測算,2012年之后,中國實際產出低于潛在產出,但是經過2015年以來的去產能,實際產出低于潛在產出的幅度已經很小,未來幾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可能只有5%-6%。在不解決結構性問題之前,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穩增長,最后帶來的只是債務風險和通貨膨脹。
如果考慮到對供給端或者潛在經濟增速的影響,減稅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因為減稅不僅可以擴張需求,還可以提高潛在經濟增速,擴張供給。
從供給端看,減稅可以通過提高資本存量增速、TFP增速提升潛在經濟增速,擴張供給。
談利好行業:增值稅減稅對上游制造企業利潤增厚幅度最為明顯
新浪財經:報告中提到“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對這些具體行業的企業來說,這種幅度的減稅對利潤的影響有多大?
潘向東: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稅率降至9%,未來將會三擋并兩檔,最終向6%檔靠攏,根據我們測算,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稅率降至13%,平均將會增厚凈利潤8.01%,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稅率降至9%,平均將會增厚凈利潤3.3%,采掘、商貿、化工、計算機、紡織服裝、通信行業將是增值稅減稅最大受益者,其中化工、采掘、建筑裝飾、醫藥生物、汽車制造業實際減稅規模都超過百億。整體顯示,增值稅減稅對上游制造企業利潤增厚幅度最為明顯,采掘和化工凈利潤增厚幅度達到13.99%和10.95%,下游的食品飲料、汽車制造等受益影響較弱,凈利潤增厚幅度分別為6.03%、6.9%。根據測算,此次降稅有望推動制造業企業凈利潤總額增加989.80億元,交通運輸業等凈利潤總額增加84.99億元。
談我國增值稅稅率:低于高福利國家 但高于發展經濟體
新浪財經:我國的增值稅稅率與西方國家相比,處于什么水平?是否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潘向東:目前全球22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超過170個國家和地區、近3/4的國家和地區開征增值稅或類似稅種,從收入規?,目前增值稅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稅種。我國于1979年引進增值稅,經過幾輪改革目前已經超過所得稅,成為我國第一大的稅種,西方國家為了避免雙重征稅,大多數國家實行單一稅率或者一檔標準稅率加一檔低稅率,只有少數國家實行多檔稅率,就稅率水平而言,大多數國家增值稅的標準稅率設置于10%-20%的范圍,對于北歐的高福利國家,例如冰島、挪威、瑞典、丹麥和芬蘭等OECD國家,增值稅率設置在20%及以上,亞太地區國家和地區增稅稅率水平較低,例如日本是8%、韓國是10%。
因此,與西方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增值稅率低于歐盟等高福利國家,但是明顯高于發展經濟體,且我國稅率檔次較多,未來我國不僅要調整部分增值稅率的絕對水平,同時要調整增值稅率結構,實現三擋并兩檔,這樣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增值稅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談我國社保稅費水平:仍有15%的下降空間
新浪財經:此次報告中還提到,要“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從數據上估算,這一塊能為企業節省多少錢?我國現行社保費率在40%左右,這在世界中處于什么水平?您認為這一塊未來會降到什么程度?
潘向東: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我國企業職工五項社?傎M率為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39.25%,減輕社保稅費負擔有助于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有助于刺激投資和消費,對科技創新也會產生正向激勵作用,2019年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如果嚴格執行16%標準,可能會為企業節省資金超過1500億元。
我國企業職工五項社?傎M率為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39.25%,在全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于前15位,疊加上10%到24%的住房公積金繳費,我國社保負擔已經超過40%,不僅接近德國、法國等歐盟高福利國家水平,也遠遠高于美國23%、日本14%等一些發達國家水平,是菲律賓、泰國等發展中國家的3-4倍,在世界中屬于社保負擔較高國家水平。未來我國將會進一步調整各省之間社保費率額差異,將整體社保費率降至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宜的水平,這樣未來仍有15%的下降空間。
新浪財經:綜合看,有專家測算,我國企業的宏觀稅負在36%左右,您認可嗎?您如何評價這個水平?
潘向東:衡量企業稅負一般用企業稅占總稅收比例,我們測算的 2017年中國企業稅占總稅收比例為68%,相對較高。根據OECD數據,東南亞國家企業稅占總稅收比例在20%-30%,高福利國家該比例普遍不超過10%。
36%這個值應該是國家的宏觀稅負,我們測算的2017年中國宏觀稅負為34.5%,IMF公布的發達經濟體平均宏觀稅負水平為36%,新興經濟體平均宏觀稅負水平為26.3%。由于各國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不同,各國稅負無法直接比較。
新浪財經:2019年的赤字率擬安排在2.8%,低于3%的市場預期。一邊是大規模的減稅,另一邊是低于市場預期的赤字率,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操作傳遞出什么信息?
潘向東:一方面,大規模減稅的目的是減輕企業負擔,激活微觀經濟主體,實現穩增長、保就業的目的,另一方面,赤字率低于市場預期,意味著政府避免導致債務風險增加,這需要政府削減一般性支出等手段來實現赤字率不超過2.8%,同時,基建投資規?赡軘U大,但是幅度有限,以免重走大規模刺激經濟的老路。
新浪財經:去年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和今年針對企業的減稅,都被廣為稱道,但針對金融資產生息等非勞動所得的稅收并沒有做出實質性改變,您認為原因是什么?障礙在哪里?接下來會不會在這方面有動作?
潘向東:金融資產回報率相對較高,在生產要素收入分配中占有優勢,稅收作為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為了實現社會公平、促進消費、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政府首先進行個人所得改革,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激活微觀經濟主體,實現穩增長、保就業的目的,又對企業減稅,而對非勞動所得減稅,沒那么急迫。
對非勞動所得減稅的主要障礙有兩點:第一,在勞動所得減稅情況下,政府支出端又存在約束,為了實現收支平衡,非勞動所得減稅存在困難。第二,在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征稅理念下,非勞動所得減稅存在思想障礙。金融資本也是重要的生產資料,為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增強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未來不排除在紅利稅、印花稅等方面有所行動。
本文地址:http://www.fangcaojia.com/guandian/170253.html
人劉永富介紹,十八大后,中央對扶貧工作的重視力度空前,習近平高位推動,要求“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工作,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如期脫貧、所有貧困縣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