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ajjqs"></strong>
  • <rp id="ajjqs"><object id="ajjqs"></object></rp>

      社保網社保新聞政策法規社保查詢維權案例社保觀點社保知識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辦理指南社保問答社保計算器
      當前位置:社保網首頁 > 社保觀點 >

      人社部金維剛: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需落實國家級標準

       字體時間:2019-04-17來源:界面新聞 中國社保網編輯:社保網-藍星
      【導讀】:人社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認為,作為一項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發展來講,現在各地的標準差異性太大,需要盡快落實有關國家級標準。

      人社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認為,作為一項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發展來講,現在各地的標準差異性太大,需要盡快落實有關國家級標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陳鑫

      作為老齡化社會一項重要制度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近3年后,在資金籌措的等重點問題上尚無形成統一方案,這也將成為這項制度在未來發展道路上的梗阻。

      近日,在第二屆南山峰會上,人社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呼吁,“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過程中各地的標準差異性太大,需要盡快落實有關國家級標準。”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失能、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成果顯示,中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過4000萬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當比例。如何解決失能老人長期護理保障問題成為很多家庭現實困境。

      2016年7月,人社部提出要用1-2年時間,在上海、成都、廣州、青島等15個城市試點,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力爭在2020年前,基本形成適應中國社會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這是一項旨在為長期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日常護理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被視為繼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的“第六險”。

      試點兩年后,這項制度取得了一些效果,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人群5700萬人,享受待遇人數已達18.45萬人。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4月9日,國務院就《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提出部門分工意見,明確由國家醫保局牽頭,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這意味著長期保險制度試點擴圍已經按下“快捷鍵”。

      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從試點情況來看,仍有諸多問題待解。河北農業大學崔巍川等人發表的《我國試點城市長期護理保險經驗及啟示》一文指出,目前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存在參保人員受限、護理等級評定標準模糊、資金籌集問題突出等問題。

      從覆蓋范圍看,有些試點城市是面向全社會,有些地方僅僅是面向城鎮職工。但從長期護理險的需求來說,收入低下、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城鄉居民是長期護理險更為迫切的需求人群。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荊濤發表《我國試點城市長期護理保險經驗及啟示》一文建議,我國應在試點地區逐步擴大參保范圍,逐步實現全覆蓋,如湖北荊門2016年覆蓋城鎮職工醫保,2017年覆蓋城鄉居民醫保,2018年實現全覆蓋。

      此外,長期護理險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重度失能人群,其基本界定為臥床不起6個月以上,失去自理能力,但評定失智失能的標準卻不盡一致。界面新聞梳理發現,蘇州市適用的是自行研發制訂的標準,南通市適用的是國際通行的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青島市則采用健康保險的ADL量表。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界面新聞稱,覆蓋面不同,是因為使用的量表不同,因此對失能的分類也有差異,“如果制度模式不一樣,很可能在某些試點地區,政府的負擔就比較大。”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曾在2016年的兩會提案中建議“建立統一規范的老年護理服務分級和失能評估體系,避免因主管部門、服務提供主體不同而帶來護理服務等級的認定不同,避免未來老年照護保險出現嚴重的碎片化局面。”

      長期護理保險如何才能廣泛覆蓋,籌資來源可靠性和資金的充裕程度是這項制度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在試點之初,人社部明確提出資金來源主要由個人、社會、單位、財政、醫保五方面組成,但是多元籌資模式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孫潔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指出,多數試點地區采取以醫;“平移”為主的籌資路徑,即劃撥醫;鸾Y余0.2%—20%不等的比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以醫;饎澽D為主的籌資方式不穩定、不可持續。”

      在財政介入方面,鄭秉文認為,“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我國在起步階段不應該大包大攬,需要調動個人和家庭的積極性。”

      國際上,一項旨在為長期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日常護理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長期照護險已在荷蘭、日本、德國、美國等地實施。

      金維剛2017年底參加“中國養老與健康保險50人論壇”時提到,我國在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方面應該“遠學德國、近學日本”。

      金維剛指出,德國把護理等級分為三級,針對不同護理等級提供相應的服務,支付相應的費用。在籌資方面 ,德國是由雇主和雇員共同承擔這樣的方式,政府并不提供相應補助。

      與其他國家情況不同,日本介乎保險制度的覆蓋人群按照年齡劃分為兩類群體。在籌資機制方面,第一類被保險人(65歲以上)的保費年金收入者從年金扣除,參加工作者,由工資中連同醫保支付金一同扣除。第二類被保險人(40歲-65歲)的保費連同醫療保險一起征收;I資比例由雇主和個人共同承擔50%。

      由于地方政府負擔大,日本正在增加個人支付的比例。金維剛連續兩年提出,我國推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時應強調個人責任,"不僅個人必須繳費,而且必須占一定比例,個人支付比例不應低于20%"。

      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上述問題亟待解決。鄭秉文建議,15個試點結束之后,就應該盡快地總結經驗,制定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統一框架。他指出,“長期護理保險允許有地方性特色,但其基本規范、使用參數、制度設計和制度模式等主要方面還是應該采取一個全國制度模式。”

      也有專家對此持保守態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石松向界面新聞表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大,人口老齡化特征不盡相同,城鄉二元結構明顯,長期護理險應謹慎出臺。

      他舉例介紹,僅長期護理保險的繳費方式一項,就涉及國家、單位、個人的負擔比例,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地區財政能力密切相關。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出的時機和條件仍需進一步研究。

      (本文來自于界面)

      本文地址:http://www.fangcaojia.com/guandian/171243.html
      為了社保知識的普及、信息的傳播,中國社保網歡迎您轉載分享。但請注明文章出處并保留完整鏈接。
      【免責聲明】文章采自網友投稿刊登及網絡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對文中內容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中國社保網是一個公益性質網站。文章版權永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
      本文已幫助

      最新刊登

      1

      贊助商鏈接

      猜你喜歡

      今日熱點

      根治“醫保中心拖欠百家藥店結算費”,需

      點擊排行榜

      • 新聞
      • 觀點
      • 政策
      • 案例
      • 知識
      • 辦理
      1. 陜西省2月份養老金春節前提前發放
      2. 2016事業單位事假、休假、病假的有關政策規定
      3. 省內社保轉移有必要嗎?社保省內轉移有什么條件?
      4. 2019社保新政策 補繳社保規定45歲社保怎么交?
      5. 公務員工齡工資增長方案最新消息:40年工齡的公務員工資
      6. 2017年上海最新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一覽表
      7. 河南省事業單位車補標準
      8. 國家醫保局: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達93萬人次
      9. 45歲后不用交社保 2019社保新規符合情況不用交
      10. 閩企業退休養老金月增240元 省級統籌人員在內

      隨機推薦

      妓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strong id="ajjqs"></strong>
    1. <rp id="ajjqs"><object id="ajjqs"></object></rp>